态,便被紧急停止了研发和生产。
但氦3堆虽然真的很好……
可特么的现在没有足够的燃料供它开干啊!
换成是其它国家估计这种情况要么抓瞎,要么就只能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增加预算多发射太阳能、热电偶核电池这些东西去解决问题。
可在赛里斯不需要!!
航天局和章成铭直接把目光投向了已经成熟,且已经有了实物的几台百瓦级热电斯特林发电机上。
这几台发电机,在23年中完成空间站验证测试后,23年底就已经造出了第一台实物!
(注:知道这玩意是23年的9月,写这章时又查了一下,结果发现,我擦,23年11月便出实物了!配图请看有话说!)
有了这几台发电设备,再加上又配置了几百平方米的空间站同款太阳能柔性电池翼,总算是凑够了提取氦3所需要的能源需求。
登月小队完成这条熔岩管道附近更多的地质勘察后,环月空间站分别释放了真空制取设备和发电设备组。
通过数次的精准控制着陆,将这些设备降落在距离当初章成铭炸开的洞口五百米外的空地上。
接下来的事就是用玖爪把这些大家伙拉到洞口附近,组装固定设备,连接电缆,埋好地线……
一系列流程下来,当那几百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柔翼展开后,国际天文爱好者们兴奋了!
因为在第二次登月前三天,一颗由濠江特区富商陈东明牵头,全世界民间天文爱好者们众筹,由微星科技生产,东方力量火箭发射的天文星4号升空进入蓝星同步轨道运行。
自从成功发射了天文星1号,陈老板这个星空发烧友便已经看不上蓝星地表上的深空观测和摄影了。
不过观测卫星和普通卫星有一些区别,主要就是它对稳定性的要求很高,以及需要经常调整角度来变换拍摄目标和长时间对准目标长曝光,因此自身携带的姿态燃料消耗很快,适用控制姿态稳定陀螺造价成本又太高,属于两难的平衡。
甚至由于操作经验不足,天文星2号刚上天不到半天的时间,便由于卫星调整姿态过程中,镜头无意中慢慢扫过了太阳……
在太空中敢用焦段上千毫米的天文镜去直怼太阳是什么后果?
强烈的阳光在天文镜的汇聚下直接形成了高热的成像光影,将该卫星的感光片直接烧爆,这颗刚刚送上去的卫星工作不到半天的时间便失去了核心的感光元件而彻底报废。
期间陈老板又搞过一次三号天文星,这次总结了上次的失败教训,增加了识别太阳这高强度光源物体的自动关闭镜头功能,以及增加更多稳定设备。
三号星很成功,在国际天文爱好者们中间也掀起不小的热度。
因此在三号天文星寿终正寝后,陈老板便发动了众筹,由他出一半资金,另一半由广大爱好者们筹款,打算弄一个更大号的天文星。
这个众筹很快得到了无数爱好者的响应,最终募集到的资金也远超陈老板的预估,后来在征得所有筹款人的大部分同意下,修改了部分协议和技术,搞了个更大的型号出来,这才延迟了成品时间。
当时的延期错过了赛里斯第一次登月行动,让无数爱好者后悔不迭,可世上唯独没有后悔药卖,但没想到,这延期却赶上了第二次的登月行动。
因此当月球那几百平方米的柔性太阳翼展开之后,这枚天文星4号便拍摄到了月球表面那闪亮的亮点!
一张张照片中,能清晰的看到。
月球表面上,细小的玖爪在整个前哨基地旁边溜达工作,而宽大的柔性太阳翼在地面贪婪的吮吸转换着来自阳光的能量,该地区经过玖爪和工作人员来回的碾压和踩踏后,地面上形成那颜色不一的行驶痕迹……
每一张照片,都让无数天文爱好者痴迷。
每一张照片,都能让更多困在西方媒体构筑的信息茧房中的人知道:
赛里斯人又去月球搞事情了!
第87章 第二次登月任务(4/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